lucky法藏因緣(阿彌陀佛前身)

title_icon 本生故事:

阿彌陀佛在成佛以前,為一國王,喜聽佛法,在聽聞世自在王如來說法後,內心無比歡喜,心懷開解悅豫,因此也決定棄捐王位,潛心修道,出家為僧,法號法藏比丘。

法藏比丘見眾生因三毒五蓋沉溺於娑婆之苦,無法自拔,六道輪迴,不能止息。因而生起了大菩提心、無上正覺之心,期望能拔脫眾生生死勤苦之本。於是在聽聞世自在王佛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業後,為完成他的願望也效法精進修行。

世自在王如來知道法藏比丘志願宏深,便勉勵他說:「汪洋大海,雖是一人,一勺一勺地舀出,歷經久時,終究還是可以見底,得到海底的寶藏。如果有人精進求道不歇止,必定得果,完成他的願力。」

於是世自在王如來就為法藏比丘講說二百一十億個諸佛國土,細說這些國土天人之種種特色、及善惡差別好壞,提供法藏比丘作為願力的參考。法藏比丘在聽聞世自在王如來所描述諸佛國土清淨特色之後,也都一一目睹親見了這些勝妙。在此時他發下了無上殊勝之大願,內心也清淨寧靜。

法藏比丘沉靜凝思,歷經五劫,去思惟參考、加以攝取諸佛國土莊嚴殊勝之處,作為建立一個清淨佛土的藍圖。便發下四十八願,要為八方上下無央數諸天、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,憂苦眾生,建立一個佛國淨土,來拔脫眾生苦難。

當法藏比丘向世自在王佛說完他為眾生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之後,並且誓言,願望不成,不取正覺。此時,大地發起六種震動,天雨妙花自天而散落,自然音樂空中讚說言:「決定必成無上正覺。」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他的大願,成就了西方極樂清淨國土,法藏比丘也成就佛果,名阿彌陀佛,亦名無量壽、無量光佛。

 

title_icon 結願:

阿彌陀佛未成佛前是為「法藏比丘」。

《無量壽經》現存有五本漢譯本,各本有不同的譯名:

1、後漢.支婁迦讖譯《無量清淨平等覺經》作「曇摩迦留」、「法寶藏」。

2、支謙譯《大阿彌陀經》,作「曇摩迦」。

3、曹魏.康僧鎧譯《無量壽經》作「法藏」。

4、唐.菩提流志譯《大寶積經.無量壽如來會》作「法處」。

5、宋.法賢譯《大乘無量壽莊嚴經》作「作法」。

在中國以康僧鎧譯本最為流通,故以「法藏比丘」或「法藏菩薩」稱之。 依康僧鎧所譯之《佛說無量壽經》中說: 佛告阿難,過去有佛名「世自在王如來」,時有國王發無上道心,棄國捐王,作沙門,號為「法藏」,為人高才,智慧勇猛,超出世人,到世自在王如來所,發願成佛,願所成佛土,微妙莊嚴,無與倫比。世自在王如來為其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,法藏菩薩歷經五劫,思惟攝取諸佛妙土清淨之行,結為四十八願…。

 

title_icon《無量壽經》經文選粹:

1、法藏比丘詣世自在王如來所,以頌讚佛,願成佛道:  

「..…願我作佛,齊聖法王,過度生死,靡不解脫。

   布施調意、戒忍精進,如是三昧,智慧為上。

   吾誓得佛,普行此願,一切恐懼,為作大安。

 

 … 令我作佛,國土第一,其眾奇妙,道場超絕。

  國如泥洹,而無等雙,我當愍哀, 度脫一切。

  十方來生,心悅清淨,已到我國,快樂安隱。

  幸佛信明,是我真證,發願於彼,力精所欲。

  十方世尊,智慧無礙,常令此尊, 知我心行。

  假令身止,諸苦毒中, 我行精進,忍終不悔。」

2、世自在王如來為法藏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

「法藏比丘說此頌已而白佛言:『唯然,世尊!我發無上正覺之心,願佛為我廣宣經法,我當修行,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,令我於世速成正覺,拔諸生死勤苦之本。』」(CBETA, T12, no. 360, p. 267b)

「爾時,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,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:『譬如大海,一人斗量,經歷劫數尚可窮底,得其妙寶。人有至心,精進求道不止,會當剋果,何願不得?』於是,世自在王佛即為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、國土之粗妙,應其心願悉現與之。

3、法藏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土

「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,皆悉覩見。超發無上殊勝之願,其心寂靜,志無所著,一切世間無能及者。具足五劫,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。」…

「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淨之行。如是修已,詣彼佛所,稽首禮足,遶佛三匝,合掌而住,白言:『世尊!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。』」 (CBETA, T12, no. 360, p. 267 b-c)

 

 

 

 

   

show bar
but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