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cky中國淨土祖師撰述

 

title_icon經典下載

*請於Download圖樣上按滑鼠右鍵,選"另存目標""鏈結另存新檔"即可。

作者

年代

著作

說明

格式

下載

 

曇鸞

 

 

476-542?

 

 

《往生論註》二卷

 

 

註菩提流支所譯之世親著《往生論》,倡導西方淨土之「仰仗他力」及「彌陀本願功德」。

 

 

pdf 

 

 

download1

 

 

曇鸞

 

 

476-542?

 

 

《讚阿彌陀佛偈》一卷

 

 

195頌,依無量壽經,對阿彌陀佛及西方淨土依、正莊嚴功德加以讚仰。

 

 

pdf  

 

 

download2

 

 

曇鸞

 

 

476-542?

 

 

《略論安樂淨土義》一卷

 

 

說明西方安樂淨土諸論議。

 

 

pdf 

 

 

download3

 

 

道綽

 

 

562-645

 

 

《安樂集》二卷

 

 

敘述《觀無量壽經》之要義,此外亦廣泛地引用到《無量壽經》及《阿彌陀經》。

 

 

pdf 

 

 

download4

 

 

善導

 

 

613-681

 

 

《觀無量壽佛經疏》四卷

 

 

唐朝善導大師解釋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》所著。此疏分四卷:

一.〈觀經玄義分〉

二.〈觀經序分義〉

三.〈觀經定善義〉

四.〈觀經散善義〉

四卷收錄於《大正藏》第三十七冊。此疏是淨土宗在教判上之重要著作。除楷定諸師對淨土諸經之錯解外,亦揭示彌陀第十八願之本願。

 

 

 

 pdf 

 

 

download5

 

 

善導

 

 

613-681

 

 

《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》一卷

 

 

略稱《觀念法門》,在五部九卷中屬於行法,亦即實踐之行門。在行法上屬「別時行法」。 本卷有三科:示三昧行法(三昧行相分)、示念佛利益(五緣功德分)、示信謗損益(結勸修行分)。

 

 

 pdf 

 

 

download6

 

 

善導

 

 

613-681

 

 

《轉經行道願往生淨土法事讚》二卷

 

 

略稱《法事讚》,是為施主及眾生所做的法事。因是短時修行,所以屬於「臨時行法」。 上卷,為施主眾生奉請三寶:諸佛菩薩、諸法、聖眾,來入道場,及懺悔之行儀。 下卷,轉讀《阿彌陀經》、行道之行儀。

 

 

 pdf 

 

 

download7

 

 

善導

 

 

613-681

 

 

《往生禮讚偈》一卷

 

 

亦名《六時禮讚》,旨在勸一切眾生,願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,依六時禮拜。此禮讚依釋迦及十方諸佛讚歎阿彌陀佛,及依龍樹、天親菩薩《願往生禮讚偈》禮讚彌陀依正二報。提出「安心、起行、作業」,為往生之行業,定生西方淨土。

 

 

pdf 

 

 

download8

 

 

善導

 

 

613-681

 

 

《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》一卷

 

 

 一般稱《般舟讚》。依觀經等,修般舟三昧之行儀 。「般舟」譯為「常行道」,七日乃至九十日之間身行無間斷,從而得定,由於三業無間,心至所感,即佛境現前,亦名「立定見諸佛」,即為「般舟三昧」。

 

 

 pdf 

 

 

download9

 

 

迦才

 

 

 

《淨土論》三卷

 

 

 

 pdf 

 

 

download10

 

 

懷感

 

 

 

《釋淨土群疑論》七卷

 

 

 

pdf  

 

 

download11

 

title_icon中國淨土祖師撰述簡介

一、曇鸞著作

曇鸞著有《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註》2卷 (略稱《往生論註》、《淨土論註》),及《略論安樂淨土義》1卷,《讚阿彌陀佛偈》1卷,表現了曇鸞的淨土信仰及思想。

《往生論註》2卷,是世親所造《淨土論》的註釋書,是淨土教理研究之先驅。 《論註》,卷上,首先依龍樹之《十住毘婆沙論.易行品》判淨土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--「易行道」,之後展開世親之《淨土論》「偈頌」的解釋,最後設八番問答,討論凡夫往生,及阿彌陀佛的身、土及往生因行,及所被根機等淨土相關的種種問題,揭開了淨土研究的端緒。 卷下則為《淨土論》「長行」的註釋。

 

二、道綽著作

《安樂集》2卷,是以《觀無量壽經》為所依,而組織淨土教理的著作。內容大別為12大門。

第1大門中,首先主張「時教相應」之重要,判佛之教法為聖道與淨土二門。亦即道綽受末法思想之啟發,認為「五濁末世」的時機,眾生只有稱阿彌陀佛名號,歸依極樂,才有可能出離,而勸眾生捨聖道,歸淨土,所以將佛教分為「聖道門」與「淨土門」;於娑婆世界,斷惑証理、入聖得果,為「聖道門」; 稱名念佛、乘佛本願、往生淨土,為「淨土門」。

第1大門後半,論阿彌陀佛的身、土,判彌陀極樂為報身、報土。

第2大門舉「發菩提心」為往生因,並提出「宿善論」,意圖會通《攝大乘論》的「別時意說」。

第4大門論念佛三昧之義,道綽之念佛三昧,包含觀念及稱名二義。

《安樂集》的特色可說是,承襲曇鸞的立場,強調臨終十念的稱名念佛的意義,並尋求凡夫往生的理論。此外也可以看到意圖會通淨土教理一直存在的「彌陀身土論」及「別時意說」的問題。

 

三、善導著作:

五部九卷著作,請參閱「善導大師/五部九卷著作」網頁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 
印光大師文鈔
 
近代淨土撰述
 

show bar
but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