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cky 芬陀利淨院-淨土念佛釋疑

title三、他力、自力

     到 gotopagehome3

1.稱念佛名者,皆得往生乎?

答:他力念佛者,皆得往生,然自力念佛者,不得往生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阿彌陀佛,經五劫思惟,所立之深重本願,乃不別善惡,不問持戒、破戒,不擇在家、出家,不論有智、無智,皆悉起平等大悲之心;今已成佛,故只要心住他力而念佛者,一念須臾頃,即得蒙阿彌陀佛來迎也。

從生至今,縱使目不視女人,永斷酒肉五辛,堅持五戒、十戒等之聖者,欲以自力往生而念佛者,千人之中或一,萬人之中或一、二,得往生也。

因此,善導和尚於《往生禮讚》中釋云:「修雜不至心者,千中無一」,故應深思。

(出處: 《法然選輯》·〈念佛往生要義抄〉 )

2.他力念佛者,何也?

答:不觀自身之善惡,唯一心信佛本願,至心專念,深信必定往生而念佛者,謂他力念佛。譬如,蠅附著於麒麟之尾,展翅千里;卑夫乘轉輪聖王之御駕,一日四天下,此名他力也。亦如,重石乘船,不久即到對岸般;此非石之力,乃船之力也。如此,非依我等之自力,依阿彌陀佛之力而往生。此即他力也。

(出處: 《法然選輯》·〈念佛往生要義抄〉)

3.自力者,何也?

答:以煩惱具足,罪惡之身,欲斷煩惱,開悟成佛;即便晝夜精進匪懈,然因無始以來貪瞋具足之身故,經長時間,亦難斷除煩惱。如此欲以三毒具足之心,斷難斷之無明煩惱,有如欲以針搗碎須彌,以芥子之杓汲盡海水般;即便能以針搗碎須彌,能以芥子之杓汲盡海水;以我等惡業煩惱之心,縱經曠劫多生,勤苦修行,欲成佛亦難矣!何者?念念步步所思者,唯三途八難之業;寤寐所念者,唯六趣四生之繫也。如此之身,如何修行學道而成佛耶?此謂自力也。

(出處: 《法然選輯》·〈念佛往生要義抄〉)

4.顯密教法博大精深,法性深高,為何揀擇念佛教法?

答:《往生要集》序中亦云:「顯密教法,其文非一,事理業因,其行惟多。利智精進之人未為難,如予頑魯之者豈敢矣!是故依念佛一門,聊集經論要文,披之修之,易覺易行。」

應善辨明此等證據,並非「揀擇教法」,而是「量人之機」也。欲以己之力離生死者,難以精進,故一向仰憑他力之阿彌陀佛本願也。先德們種種行誼,可以為效:道綽捨聖道歸淨土;善導止諸雜行,而一向念佛,得入三昧。

(出處: 《法然選輯》·〈要義問答〉)

5.《阿彌陀經》云: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要如何修多善根呢?

答:善導釋此文云:

「 極樂無為涅槃界    隨緣雜善恐難生

     故使如來選要法    教念彌陀專復專

     七日七夜心無間    長時起行倍皆然

     臨終聖眾持華現    身心踊躍坐金蓮

     坐時即得無生忍    一念迎將至佛前

     法侶將衣競來著    證得不退入三賢 」

 

私云: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」者,諸餘雜行者,難生彼國,故云「隨緣雜善恐難生」。

「少善根」者,對多善根之言也。然則雜善是少善根也,念佛是多善根也。故《龍舒淨土文》云:

「襄陽石刻《阿彌陀經》,乃隋陳仁稜所書,字畫清婉,人多慕玩。自『一心不亂』而下云:『專持名號,以稱名故,諸罪消滅,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。』今世傳本脫此二十一字。」

非啻有「多少」義,亦有「大小」義:謂雜善是小善根也,念佛是大善根也。亦有「勝劣」義:謂雜善是劣善根也,念佛是勝善根也,其義應知。

(出處: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)

6.念佛行者會有魔障嗎?

答:所謂魔界者,為誑惑眾生之魔也。一切行業仰賴自力之故也。念佛行者自思此身為罪惡生死凡夫,非仰賴自力,唯乘阿彌陀佛之本願力,祈願往生,故魔緣不得其便。凝心觀慧之人,有九種魔事;彌陀之教,原無魔事,因欲生極樂之人心清淨故。若無誑佛之魔緣,則應無障念佛之事;因仰賴他力之故也。如百丈之石置於船中,則能渡萬里之大海般;念佛行者,彌陀、觀音等經常現身於前,二十五菩薩亦百重千重圍繞護念,魔緣不得其便。

(出處:《法然選輯》〈要義問答〉)

7.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遠劫以來應值多佛。何因至今仍自輪迴生死,不出火宅?

答:依大乘聖教,良由不得二種勝法,以排生死,是以不出火宅。何者為二?一謂聖道;二謂往生淨土。其聖道一種今時難證。一、由去大聖遙遠;二、由理深解微。是故《大集月藏經》云:「我末法時中,億億眾生起行修道,未有一人得者。」當今末法,現是五濁惡世,唯有淨土一門,可通入路。是故《大經》云:「若有眾生,縱令一生造惡,臨命終時,十念相續稱我名字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」

又復一切眾生都不自量,若據大乘,真如、實相、第一義空,曾未措心;若論小乘,修入見諦、修道,乃至那含、羅漢,斷五下、除五上,無問道、俗未有其分。縱有人、天果報,皆為五戒、十善能招此報,然持得者甚希。若論起惡造罪,何異暴風駃雨?是以諸佛大慈勸歸淨土。縱使一形造惡,但能繫意專精,常能念佛,一切諸障自然消除,定得往生。何不思量,都無去心也?

(出處:道綽《安樂集》)

8.修持聖道門求阿毘跋致,有何難處?

答:難行道者:謂於五濁之世,於無佛時,求阿毘跋致為難,此難乃有多途,粗言五三,以示義意。一者外道相善,亂菩薩法;二者聲聞自利,障大慈悲;三者無顧惡人,破他勝德;四者顛倒善果,能壞梵行;五者唯是自力,無他力持。如斯等事,觸目皆是,譬如陸路,步行則苦。(出處:曇鸞《往生論註》)

難行道者,即是聖道門也;易行道者,即是淨土門也。 (出處: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)

9.修持淨土門求阿毘跋致,有何易處?

答:易行道者:謂但以信佛因緣,願生淨土,乘佛願力,便得往生彼清淨土。佛力住持,即入大乘正定之聚。正定即是阿毘跋致,譬如水路,乘船則樂。 (出處:曇鸞《往生論註》)

難行道者,即是聖道門也;易行道者,即是淨土門也。 (出處:《選擇本願念佛集》)

10.念佛乃不堪真言、止觀之行的人,做為易行所用之法?

答:此乃極為嚴重之謬誤也。何以故?以餘行,乃非阿彌陀佛之本願,故捨之;又以釋尊未付囑之行,故置之;又以諸佛所未證誠之行,故止之。

今唯應仰憑阿彌陀佛之本願,釋尊所付囑,諸佛所證誠之教;捨棄我等愚鈍之計量,於此之上,行念佛之行,遂往生之願也。惠心僧都於《往生要集》中云:「往生之業,以念佛為本」,即此意也。今唯應置餘行,親一向念佛之行也。

(出處:《法然選輯》·〈答九条殿.北政所之書信〉)

11.念佛數萬遍,是否為「自力念佛」呢?

答:雖僅是一念、二念,然只要懷有自力之心者,就應視為自力念佛。反之,雖念佛千遍、萬遍,或百日、千日,日夜勤修念佛,然一心仰賴願力、也仰信他力之念佛,則聲聲念念皆為他力念佛也。如此,已起三心者之念佛,縱然日日夜夜、時時刻刻精勤稱念,只要是懷著仰仗願力、依靠他力之心而稱念佛號者,再怎麼說,此亦不該稱為「自力念佛」。

(出處:《法然選輯》·〈七箇条起請文〉)

12.難道不用多做些功德?光憑念佛,何以往生?

答:念佛之人,亦有不依彌陀本願,而自力精進;自思光憑念佛,何以往生?而累積種種功德,供養不同的佛,認為只要積功累德,則能成往生之大事。懷疑只靠阿彌陀佛,如何能成往生之事?
(出處:《法然選輯》·〈淨土宗略抄〉)

善導和尚曰:「稱此名號十聲、一聲者,必定來迎。若不來迎者,誓不成佛,彼佛今現于極樂世界成佛,故稱名號者,往生無疑。」如此深信之,念佛不懈,不疑往生者,為信他力也。
世間之事,亦有他力。足跛背曲者,欲行遠路而不得,若乘舟車,則易行之;此非自力,乃交通工具之力也,是為他力。如此,濁世卑微凡夫以諂曲思慮所造之交通工具,尚且稱為他力;何況乘著經五劫思惟所立之彌陀本願他力的舟笩,渡生死之大海之事,更不應有疑!
(出處:《法然選輯》·〈往生淨土用心〉)

back上一章 page1第一章 next下一章